「本文来源:民生周刊」
最新一期《民生周刊》
新鲜出炉!
年8月2日出版总第期
《民生周刊》
封面报道
千年运河
两岸繁华入眼来
大运河:千年水道百年复兴
□《民生周刊》记者张兵
长城是一撇,运河是一捺,长城是脊梁,运河就是血脉,这一撇一捺连在一起就是个顶天立地的“人”字。
天津:运河文化孕育杨柳青
□《民生周刊》记者宋盈莹
自古以来,京杭大运河犹如一条流通的彩带,位于天津市西青区的杨柳青镇,就是因为这条彩带,得以孕育和成长。
沧州:运河古驿,美在泊头
□《民生周刊》记者李雪
泊头将大运河视为“母亲河”,它因运河而生,因运河得名,因运河而繁荣。在大运河的哺育下,泊头市从一个小小古驿渐渐发展成为一座优美的小城。
济宁:守护流淌着的“文化记忆”
□《民生周刊》记者王迪
古都风韵、记忆街巷,无一不诉说着这座古老城市浓厚的“运河情结”。
滕州:做活一篇“水”文章
□《民生周刊》记者于海军□刁文鑫
当年漕运和商业的发达如在眼前。时至今日,滕州港至微山湖的运道上,仍能看到数量庞大的船队,满载煤炭等货物,穿梭往来。淮安:千年古河换新颜
□《民生周刊》记者刘烨烨
古城新韵,如今的淮安城正快速地发展,古老和现代的声音交织,运河两岸芦苇青青,一如千年前一样郁郁葱葱,看着运河儿女谱写新的篇章。
扬州:还原中国人精神原乡
□王晖军
城市在广阔的空间中沿着运河的脉络展开,被深深地打上了运河的烙印。从历史中走来,运河沿线仍是扬州的美丽中轴、创新高地。
镇江:见证运河千年之变
□《民生周刊》记者郑智维□张建霞
穿越历史千年,见证运河之变。江畔的重峦叠嶂,运河水的碧波荡漾,美妙的传说故事,古香古色的庙宇楼阁,使镇江名满天下。
对话作家徐则臣:
大运河,一部中华民族融合史
□《民生周刊》记者罗燕
如果说黄河、长江是我们的母亲河,京杭大运河则可以说是我们的父亲河,一起塑造着中华民族,影响着中国人的思维方式、精神追求。
主编笔记
落实“双减”需多方协力
□严碧华
细读《意见》,针对中小学生“校内减负、校外增负”现象,义务教育阶段痛点、难点问题,给出了具体的规定,明确了解决之道。
热评
公开设置“电子眼”,避免“暗中执法”
作者申国华(公务员)
电子技术监控设备设置科学合理、公开透明,才是避免“暗中执法”的良方。
拼过就是英雄,苛责者慎言
作者郑智维(本刊评论员)
能获得奥运金牌固然好,但有时失败同样珍贵,同样能赢得尊重和荣誉。我们正是历经了无数次失败,才有了今天的成绩。领导谈民生
绘就城乡融合共同富裕新篇章
□四川省丹棱县县委书记郭红
主动站位成都都市圈,锚定美丽经济示范区标高,加快建设大雅幸福新家园,一体推进城乡收入均衡化、服务全域化、治理同城化,努力破解城乡结构二次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