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被中国官方定义为脱贫攻坚战的决胜之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这一战略如何进行“最后冲刺”,成为中国两会召开前夕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热议的话题。
中国的贫困人口已从年底的万减到年底的万,贫困发生率由10.2%降至0.6%,但全国尚有52个贫困县未摘帽、个贫困村未出列、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未全部脱贫,这成为最难啃的“硬骨头”。特别是当“战贫”遭遇“战疫”,外界担忧这场硬仗能否打赢。
村官变“主播”直播带货找销路
疫情暴发后,很多贫困地区农产品滞销、农民外出务工道路受阻,多地探索巩固脱贫成果、防止返贫的新模式。一些村官受直播带货启发,在直播平台上为家乡“代言”。
“我直播带货卖出去40万元(人民币,下同)了。”杜帅是湖北省蔡河镇木塔桥村的村主任,“我觉得直播带货非常直观,还能涨粉,我们的销售渠道变得更宽了。”杜帅表示,年农村淘宝上线,以前桃子卖1元一斤都会滞销,现在可以卖到2.5元一斤,农民的收入翻了好几倍。
因为互联网和农产品的有效结合,一部分年轻人回到家乡,投入到电商工作中。“直播带货在我们这里非常火爆,大家积极性非常高,我们老一辈的通过这几年电商卖货的经验,也能积极加入进来。”杜帅说,现在农村物流非常畅通,快递公司提供了很多支持,县城还建了电商大楼,电商环境越来越好。
万志均是四川省丹棱县廖店村的第一书记,这几年,他带领村民通过电商销售农产品脱贫致富,仅年销售额就达多万元。“年我们村就脱贫了,现在是脱贫巩固期。”他表示,年疫情期间,很多产品发不出去,他就负责线下联系、线上直播,帮村民把农产卖出去。
“巩固脱贫要落实到农产品,发展集体经济。现在我主要联系货源、寻找客户,跟电商平台建立合作模式。”万志均表示,种植丑橘以及养殖是村民致富的关键。“现在村民的平均收入已经能达到一万多元。”万志均说。
“互联网对脱贫扶贫有特殊作用。”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国务院扶贫领导小组专家委员会委员李小云表示,在互联网的作用下,电商使农产品成熟期集中,在短期内凝聚消费者信息,把消费潜力转化为消费能力。疫情期间,直播带货将农产品再次推进,对消费者做最全面的展示,这对脱贫攻坚的意义是非常大的。
建立联动机制?防止农民返贫
直播带货“火了”,未来发展如何走?杜帅认为,等直播带货热潮退去,下一步要与直播中认识的粉丝和线下客户群体保持联系,建立多条销售渠道和品牌效应。
“我们年还打算试验种植红薯,因为桃子的种植要求比较高,有一定的技术要求,所以有些缺乏经验的村民种植效果不好。如果把这样的产品卖出去,会对我们的品牌造成影响。”杜帅表示,如果红薯种植成功了,就会在全村推广,让大家都富起来。?
“经过几年努力,中国97%的建档立卡户已经脱贫了,但贫困人口还剩万,主要集中在深度边缘贫困地区,这些地区经济发展比较落后,脱贫的难点就在这里。”李小云表示,绝对贫困群体的教育、医疗、住房等方面,较难得到保障,解决这类问题的方法是资源转移、国际政策扶持等。
贫困人口中还存在一部分相对贫困群体,主要表现为发展不均衡,社会公共服务不全面等。“未来消除绝对贫困之后,相对贫困人口的重点是缩小公共服务差距和城乡差距。”李小云说,目前中国社会保障扶贫是比较到位的,但是收入不稳定仍是问题,会存在返贫风险。
对此,杜帅有一套自己的办法。“90%的贫困户是因为疾病把家庭拖垮了,后面我们会把恢复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带动起来,没有劳动能力的通过入股、承包经营也要参与进来,防止返贫。”
农村建设关键在于吸引人才
电商助农拉近了农产品与消费者之间的距离,未来如何保证这种模式可以长效进行?
“关键在于吸引人才。”李小云表示,农村基层需要大量的电商人才。要培养新农人,既能够生产又可以销售,既会开网店又会接订单。未来通过国家政策扶持,加大人才回归乡村,让电商为年轻人提供了新业态的就业空间,让年轻人凭借电商实现个人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