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的猕猴桃都是生态种植的,今年一共有30多亩,产量预计在15万斤左右。”近段时间,在丹棱县张场镇岐山村的猕猴桃产业园里,猕猴桃挂满枝头,村内林海家庭农场负责人王正海和工人们正忙着采摘猕猴桃,随后称重装箱发往全国各地。
岐山村平均海拔在米左右,昼夜温差大,种出的猕猴桃品质较好。为进一步壮大猕猴桃、核桃、茶叶等特色产业,当地通过构建“龙头企业+村集体经济组织(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户”利益联结机制,培育更多有实力的家庭农场主,最终通过新型经营主体参与乡村振兴,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王正海正在采摘猕猴桃
创新构建利益联结机制抱团协作实现多赢
“村上的合作社帮我们找好了销路,线上电商销售,线下游客采摘体验,我们的猕猴桃基本不愁销。”王正海说,为助推乡村振兴,帮助村上做强特色产业,岐山村专门成立了岐山源水果专业合作社,合作社指导家庭农场和农户统一种植标准、统一施肥打药、统一时间采摘,并且提前接洽好销售渠道,让他们发展产业更有底气和信心。
“龙头企业主要培育适合我们村发展的产业;合作社主要提供技术指导、寻找销路;家庭农场则引导规模化、集约化发展现代特色农业;农户们可以选择去就近的农场就业,也可以跟着发展种养殖业,这样既带动大家增收,又能壮大村集体经济。”据岐山村党总支书记、主任牟玉凯介绍,通过“龙头企业+村集体经济组织(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户”的模式,今年村上带动村民种植猕猴桃多亩,脆红李1多亩,茶叶亩,给种植户们带来了可观经济收入的同时,也为当地村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不止岐山村,截至目前,丹棱县已培育农民合作社个、家庭农场家,发展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10家,有力推动了优势产业抱团发展。前段时间,由于持续高温少雨,丹棱县齐乐镇龙鹄村果农罗国雄家的柑橘园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为此,眉山市枝叶情水果专业合作社组织技术服务人员为他送来技术,并帮助寻找水源,及时为果树“解渴”。
“加入合作社后,有合作社专干给我们做技术指导,肥料、农药还直接给我们送下乡来,我们都很满意。”罗国雄家种植5亩柑橘,每年总产量约3万斤,仅靠种柑橘这一项每年他家能收入10万元左右。加入合作社后,不仅技术和销售有了保障,也坚定了罗国雄种好柑橘的信心。
“我们在帮社员们浇灌果树的时候,还会讲解一些科学抗旱的种植技术,让他们尽量减少损失,稳产增收。”据枝叶情水果专业合作社技术服务人员刘正忠说,这个夏天,合作社已经帮助30多户像罗国雄这样的社员进行抗旱、技术培训等。
多向发力凝聚合力
激活产业发展“一池春水”
“我们合作社以技术支撑为引领,统一技术、统一农资、统一修剪、统一溯源、统一产品销售,经过‘五个统一’后种出来的水果质量深受客商欢迎,同时全年化肥使用量减少了30%,农药使用量减少了12%,果树每亩最高可降元成本。”丹棱县齐乐镇龙鹄村党委书记罗朝运介绍,去年全国柑橘产业价格低迷,整个产业供大于求,龙鹄村党委和果农对柑橘产业的发展产生了忧患意识,为做大做强当地的特色柑橘产业,龙鹄村联合周边的梅湾、龙滩、红石等几个产业强村的党组织,联合发起组建了眉山市枝叶情水果合作社,通过组织引领、整合资源、抱团发展、科学种植等方式,壮大集体经济,带领村民们共同致富。
龙鹄新村展新颜
今年以来,该水果合作社新吸收社员约户,全年水果销售产值将超过万元,总利润有望突破80万元,无论是产值还是利润都在去年的基础上实现了翻番。
为了加强农业技术培训和推广现代种植科技,丹棱县充分发挥合作社、家庭农场以及农业公司的基础性作用。以眉山枝叶情水果专业合作社为例,该合作社通过组织引领,抱团发展,采用分红方式,给社员分50%的收益,剩下的30%用于合作社发展,专门服务于社员在农业技术和现代科技提升等方面的需求,剩下的20%用于集体经济,既发展壮大了农村集体经济,又有效带动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近年来,丹棱县通过构建“龙头企业+村集体经济组织(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户”利益联结机制,探索小农户同现代农业的有机结合,对种植业、养殖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给予产业创新创业激励扶持奖补,推动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增加农村居民就业岗位。
与此同时,借助专家大院等载体,聘请农业专家和本地致富能人组建专业师资队伍,对新型农民开展职业培训,提升生产技能和管理水平。目前,该县已认定新型职业农民人。此外,该县还大力实施“集体经济腾飞”行动,建立县级村集体经济发展扶持基金,每年优选6个村,每村落实扶持奖金50万元,建成农村产权交易中心。
“下一步,我们还将通过深入实施丹棱县深化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带头人职业化实施方案,着力培养一支爱农业、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的队伍,同时抓联动发展,优先带动能力强的农场主和理事长纳入试点培训,辐射带动周边农户,促进县域内小农生产和现
来源:眉山日报全媒体记者杨鹏
编辑:黄喜超
审核:宿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