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非遗魅力二丹棱花灯,唱出民俗艺术,舞

节奏多变的小调,

步调欢乐的舞蹈,

一个花鼻子(小丑)说唱,

两个幺妹子(花旦)跳舞。

不时转身、踢腿、敲击地面,

欢快的节奏开始蔓延四周,

到处洋溢着浓浓的喜庆氛围。

这便是丹棱非物质文化遗产——民间花灯!

这项民间艺术在丹棱这片土壤孕育生长,

技艺精湛,独树一帜。

相传隋唐年间,每逢正月十五,大街小巷挂满各式各样的灯笼,人们载歌载舞欢度佳节。有三五人为一组,敲锣打鼓,有说有唱,走街串户,为群众表演。说段笑话,唱个小曲,道声祝福,图个吉利,主家封个红包,久之成俗,便为花灯之始。

丹棱花灯始于宋代,

兴盛于民国时期,

是优秀的传统民间民俗文化,

有着上千年的历史,

并有小戏曲的美称。

年,

丹棱民间花灯入选

眉山市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花灯有四大美:

服装美、唱腔美、舞蹈美、打击乐美,

是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娱乐形式,

也是优秀的民间艺术。

丹棱花灯代表曲目有《灯调》《开财门》

《送寿月》《祝贺调》

《五更调》《花调》《做鞋调》

《双叹门》《怀胎调》等。

近年来,

丹棱民间花灯深受老百姓喜爱,

是逢年过节必不可少的节目盛宴。

民间花灯的传承与弘扬,

不仅打通了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

更探索了一条公共文化振兴之路。

这样独特的民间艺术是你的心头好吗?

哪些曲目是你听过的呢?

感兴趣的小伙伴,

快来领略这项民间艺术的独特魅力吧!

来源:大雅丹棱

编辑:黄喜超

审核:宿琴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sstx/679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