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地制宜分类收集村民自治市场运作丹棱:“一元钱”撬动乡村美丽蝶变初夏时节,走进眉山市丹棱县古井村,一片又一片果园里弥漫着花果香,一幢幢花园式的农家小洋房错落有致,一条条平整干净的道路进村到户,三五成群的村民喜笑颜开……好一幅世外桃源般的乡村美景。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总要求,也是丹棱县实施乡村振兴工作的重要目标。这二十个字所描绘的美好图景,正在丹棱渐成现实。“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也是实施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丹棱县委书记宋骥说,年四川省建立农村生活垃圾“村收集、乡(镇)运输、县处理”机制工作现场会后,丹棱立足县情,创新实践,探索出“因地制宜、分类收集、村民自治、市场运作”的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理“丹棱模式”。全村每人每月交“一元钱”卫生费,强化了村民治理垃圾的主动性。投入小“杠杆”,治理大成效,让“垃圾往哪儿倒”变“垃圾怎么用”,有效解决了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投入难、减量难、监督难、保持难的问题。现在的丹棱,乡村处处是美景,乡村旅游也红红火火发展起来。“村子美了,村民富了。可以说,一元钱撬动了丹棱乡村的美丽蝶变。”人人尽心“脏乱差”村庄蝶变美丽宜居乡村5月24日上午,丹棱县杨场镇古井村5组68岁的村民李安森清扫完家中和院坝,把垃圾按照“可回收物”和“其他垃圾”进行分类后放入门口的垃圾分类箱中。这是古井村村民每天要干的事情。拿起垃圾分类箱,关好门,李安森朝着不远处的垃圾联户定点倾倒亭走去。刚走不远,路旁的一个空矿泉水瓶引起了他的注意,他快步上前,将瓶子捡起,放入手中提着的垃圾分类箱中。来到倾倒亭,他再次按照“可回收物”和“其他垃圾”的分类,将垃圾放入倾倒亭的分类箱中。“今天早上我分类的时候,看了的,没有电池等有害垃圾。”李安森说,若是有电池等有害垃圾,他需要在家中分类的时候单独拿袋子装着,并放入倾倒亭中的“有害垃圾”箱中。“环境只有大家共同来爱护才会越来越好。”看着干净的道路、整洁的村庄,李安森告诉记者,就在几年前,古井村还是一个“房前屋后、公路边、田坝头到处是塑料袋和剩菜剩饭,蚊虫苍蝇到处飞,脏得不像样子”的村子。与李安森有同样感受的还有村民李泽云,“现在金牛河再也不臭了,河面上也没有了垃圾,河水变得清澈了,鱼虾也多了起来。”“生活环境干净整洁,我们才住得舒服、过得踏实。”李泽云说,“现在我们的村子是真正的美丽乡村,日子也越来越有盼头!”创新模式“一元钱”撬动农村垃圾治理新机制从“脏乱差”的乡村,到如今美丽新农村的“蝶变”,正源自于丹棱县实施的“一元钱”垃圾治理模式。年来,丹棱县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探索推广了以“党政主导、村民自治、市场运作、三方监督”为核心的农村生活垃圾处理“丹棱模式”,在农村推行垃圾两次分类处理,村民每人每月交1元垃圾清运费,公开招标垃圾清运承包人,有效解决了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的难题。为有力推进“一元钱”垃圾治理模式,丹棱县各村还建立了村干部卫生监督小组和村民代表卫生小组的三方监督模式,村干部及村党员监督村民有没有遵守《村规民约》和承包人有没有按合同履职;承包人监督村民有没有按照要求初分和定点倾倒垃圾;村民则监督村组干部有没有尽责、承包人有没有及时清运垃圾。古井村支部书记宋建国告诉记者,在古井村,他们制定了村干部包片、公益性岗位包段、组干部包组、农户包户的制度,以此促进古井村群众转变参与改善环境卫生的观念,提升群众爱护和监督环境卫生的意识。“前不久才被罚款了元。”罗国今因下雨没有及时把垃圾转运,被同村监督人员发现并拍照发到了村民自治小组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sstx/70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