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通农技推广最后一公里构筑现代农业科

北京手足癣医院简介 https://jbk.familydoctor.com.cn/bjbdfyy_zx/51285/

年12月24-25日,由农业农村部科技教育教司组织的“年农技推广补助项目实施情况集中绩效考评”在成都举行,36个省级实施单位(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大连、宁波、青岛等3个计划单列市、黑龙江农垦、广东农垦)相关负责人参加。最终,四川以83.33分的成绩名列第三。

四川省农业农村厅科教处处长陈开勇作汇报

考评流程为:首先,每个省级实施单位10分钟汇报项目实施情况;然后,考评专家组有2分钟提问和2分钟点评;最后,专家小组和现场近80名来自各项目实施省(市)的负责人现场打分。

考评现场

十一年 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不走过场

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项目从年开始实施,在36个省级单位实施,今年是第11年。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项目的实施,旨在推广一批符合质量安全、节本增效、绿色生态等要求的农业先进适用技术模式。提升基层农技人员业务水平和服务能力,培育基层农技推广骨干人才,建设一支技术水平过硬、助力脱贫攻坚的特聘农技员队伍。同时探索实施增值服务合理取酬、促进公益性推广与经营性服务融合发展、激励农技人员创新创业。

“就是要打造一批高素质的基层农技人员,留得住、干得下、干得好,提升农技推广服务效能,让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业农村部科技教育司技术推广处副处长付长亮介绍说。

从年起国家投入项目资金总额达26亿,项目实行绩效管理制度,通过集中考评、线上抽查、实地核查等方式,实现项目绩效管理全过程覆盖。农业农村部每年要组织1-2次的巡查和考评,由农业农村部科技教育司组织,第三方考评机构实施,考评专家来自各科研院所、部分省(市)农业主管部门。考评过程全程信息化、全员参与、全程公开透明。“在考评中得分在前十位的获得优秀,将与下一年度经费测算安排挂勾。”付长亮说。

这一次的考评四川最终获得83.33分,名列全国第三名,考评专家这样评价:四川有很多工作亮点,长期开展万名技术人员进村开展扶贫,培训从省级层面加以规划,对课程逐一审核,开班等过程管理到位。每年都发布主推技术,并督促落实到位。四川也是最先开展协同推广的,产业团队开展工作的效果也较好。

考评小组专家及参会成员听取汇报、提问并现场打分

提升素质 打通农业科技普及“最后一公里”

“年12月四川省财政、省农业农村厅下达年中央财政农业生产发展资金万元,其中农业重大技术协同推广万元,通过协同推广将农业科研院校、各级农业主管部门、科研人员、基层农技人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以产业为纽带,实施技术创新与产业发展有机结合、技术服务与生产需求有效对接。”四川省农业村厅科教处处长陈开勇介绍说。

猕猴桃产业重大技术推广首习专家,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园艺所副研究员涂美艳告诉记者:“基层农技人员是现代农业科技普及的‘最后一公里’,怎么样提升他们的技术水平和素质是关键。”

水稻产业技术协同推广现场会

“我们在水稻产业技术协同推广项目实施试点基地,将优质稻绿色提质高效栽培技术、多元化种植水稻全程机械化技术、两季田水稻节水节肥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稻田综合种养技术等综合运用,实现快速推广和应用转化。在这个过程中,基层农技人员参与全过程,对他们的技术素质是一个极大的提升。”水稻产业重大技术协同推广首习专家,四川农大教授任万军这样说道。

猕猴桃产业协同推广培训会

“通过协同推广的实施,基层农技人员经常会给我打电话,咨询猕猴桃管理上的技术问题,这样‘近距离’的沟通,不仅让他们快速的掌握关键技术要领,我们长期以来的科研成果也得以在产业创新上得到更快的实施,促进了农业绿色高效技术广泛应用”涂美艳说。

目前农技体系内有2万多人在基层一线开展技术扶贫,有驻村农技员1万多人、专家团队8干多人、巡回服务小组几干人、科技扶贫万里行1千多人,三州三区专家团近百人。如今,全省农业主推技术到位率达到95%以上,主要农作物良种化率达到96%,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59%,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58.5%。

水稻机械化种植现场会(罗通摄)

稳定队伍 四川创新融合发展机制

为稳定基层农技人员队伍,四川崇州市、广汉市、丹棱县等地探索建立公益性推广与经营性服务融合发展机制。

年,广汉市实施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创新试点,鼓励农技人员与新型经营主体开展技术合作。明确该市农技人员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展技术合作,实行有偿服务,所取得的兼职报酬、入股分红等收入归农技人员个人所有。

广汉垦丰果蔬合作社的西红柿大棚(林伟摄)

广汉市农业农村局农技员林伟,从年起与广汉垦丰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签定合作协议,为合作社协调种植品种、指导育种、移栽、田简管理、以及销售一条龙服务。“以前我们合作社种植的果蔬品种多而杂,经过林技术员的指导,建设标准西红柿种植大棚35亩,采用绿色防控、自动调温、水肥一体化滴灌设施。当年西红柿亩产达到25吨,很受市场欢迎,完全不愁买。林伟为我们作技术服务,我们按协议每个月支付给他元作为技术服务劳务费。”垦丰合作社负责人黄达安说。“这一措施的实施对年轻农技员,他们的工资多,这也是一项不错的激励。”林伟这样说。

耘丰合作社机插秧现场(罗通摄)

而成都市崇州市则支持农技人员进入合作社提供技术增值服务并合理取酬。罗通,四川省崇州市农业农村局农技推广中心农技员。年起,被崇州市耘丰农机专业合作社聘为特邀技术员。为当地水稻作业区探索建立现代农艺秧苗制度,建立区域性农机协作体系、助力提升区域农机化水平。今年,机插秧苗订单总面积达到3.2万亩,成为中国最大的机插育秧中心。为成都市域种粮大户带来的增收节支价值超过万元/年,快速推动机插的大面积普及应用和专业化服务组织的形成。

罗通讲解不同育秧方式的对照(罗通提供)

农技推广体系改革,激发基层农技员服务农业农村的创造力,更好地构筑农业现代化科技支撑体系。

“四川已实现了农技推广体系乡镇全覆盖,队伍素质显著提高,专科以上文凭较年提高约20%、无职称人数较年下降近20%,公益性推广体系引领带动作用不断增强。据农业系统上报,全省有各级农技推广机构个。”陈开勇在汇报会上说道。

作者:晓凡

图片:晓凡摄(除署名外)

编辑:范莉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sszl/28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