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举全县之力汇全县之智丹棱吹响创建国家生态

产业发展与生态保护两手抓、两手硬

美丽丹棱

如何更高水平满足人民群众对自然山水之美的新期待、如何更高层次实现绿色产业之美的新实践、如何更好体现丹棱生态文明建设的新成效?这是摆在丹棱县委、县政府面前的重大课题。

年,丹棱县将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列为谱写丹棱美丽发展新篇章的重要内容,以此破题。梳理三年来的创建之路,丹棱县以初创即成的决心、务实的态度、扎实的举措,高规格、高标准、高质量推进创建工作。

在此过程中,丹棱县创建工作得到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今年1月中旬召开的市五届人大二次会议上,“支持丹棱县申报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上升为全市重点工作。

5月5日,丹棱县召开创建国家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迎检工作动员会,标志着创建工作进入最后冲刺阶段。从三年实战到示范迎检,从局部治理到整体提升,如今,创建工作即将迎来大考,丹棱县已经吹响了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的冲锋号。那么,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丹棱信心何在?此轮创建工作将为丹棱带来什么?

丹棱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底气何在?

近年来,丹棱县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把保护生态环境摆在极端重要的位置,“十三五”期间投入财政资金5.66亿元,其中县本级财政投入3.21亿元。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丹棱县可谓举全县之力、使全部之力,由内而外争当生态文明建设“模范生”,如今,能取得一系列成果也绝非偶然。因此,在创建国家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的道路上,丹棱信心十足。

信心源自丹棱县生态文明建设的扎实基础。一直以来,丹棱县委县政府坚持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为切入点积极推进全域生态文明建设,先后获得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全国农村生态文明家园建设试点县、省级生态县、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千村示范工程”示范县等称号,年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效明显,获得国务院表彰奖励,形成了农村环境治理的许多“丹棱模式”。同时,丹棱县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制度创新,建立了“党委统一领导,政府具体负责,镇乡村联动,环保部门全程跟进,职能部门齐抓共管,社会广泛监督”的“大环保”“大监管”工作格局,为生态文明建设打下了坚实基础。

信心源自丹棱县良好的生态本底,突出的地方文化特色。丹棱县生态环境本底优良,生态环境状况指数维持良,森林覆盖率57.14%,特别是老峨山区,森林覆盖率高达97%,素有“天然氧吧”之称。丹棱县特有的“大雅文化”,其蕴含的雅韵是丹棱生态文化最好的体现,代表农产品高品质的“桔橙文化”是丹棱践行“两山论”的生动实践。此外,“为学精神”的不畏艰难作为丹棱精神之首,也体现了丹棱人持之以恒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决心。良好的生态本底和独具特色的文化资源成为丹棱县开展生态文明建设的最大资本和坚实基础。

信心源自丹棱县显著的美丽乡村建设成效。近年来,该县围绕打造“中国美丽乡村典范”目标,全域推广以种定养、种养循环的生态循环农业发展模式,实现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80.67%,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0%以上;积极开展有机肥替代化肥行动、绿色防控系统建设和滴灌技术,实现农药、化肥使用量“双减少”;创新农业固体废弃物回收处置与利用机制,农业产业生态化水平不断提升。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方面,丹棱县不断创新机制,持续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农村生活污水、农村厕所革命、乡风文明、村容村貌、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六个全域”治理,基本实现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和农村生活垃圾治理行政村覆盖率%,其中农村生活垃圾治理“丹棱模式”全国推广。

信心源自丹棱逐步显现的生态经济发展成效。一产方面,近年来,丹棱县以桔橙产业为重点积极建设国家级农产品地理标志示范样板,以打造全域乡村公园为统揽,实现一三产业融合发展,带动全县三分之一以上的农户,实现了农民向三产经营者和从业者转变,年该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稳居全省高收入组。二产方面,以经济开发区节能节水为抓手,加快推进全县工业绿色化,在全省率先实施全域清洁能源替代,完成35户陶瓷企业“煤改气”。现代服务业方面,丹棱县依托“丹棱桔橙”发展电子商务、冷链物流,“国家乡村公园”建设和全域景区化的打造,把美丽生态变成美丽经济。

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给丹棱带来了什么?

“创建只是手段,提升全县生态文明建设水平最终惠及人民群众才是最终目标,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据丹棱县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在全力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的过程中,全县生态文明建设力度、深度和广度也前所未有,创建工作给丹棱带来的远不止于一个荣誉称号,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

创建工作促进丹棱三次产业全面发力,构建生态经济体系,融入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丹棱县与蒲江县共建农业合作示范基地,建立产销长效机制,搭建两地农产品产销合作平台,联合制定生产技术和产品质量标准,激励引导业主打造成眉合作农产品品牌,与蒲江县打造晚熟柑橘、猕猴桃等特殊农产品金三角。与天府新区、龙泉驿、简州新城深度合作,将丹棱现有的机械产业与成都汽车产业同城发展,提供配套服务,同时承接成都装配式建筑新材料的转移。与成都城市群和大峨眉旅游度假区深度融合,以国家乡村公园为龙头,“国际化、同城化、差异化、IP化”推进“做美一片”,打造“国际康养度假旅游目的地”。

构建生态安全体系,全面提升环境质量。为符合创建工作要求,丹棱县进一步深化河长制工作,加快实现全县“一河一策”全覆盖。针对农村地区,开展河道、小塘坝、小水库的清淤疏浚、岸坡整治、河渠连通等集中整治,建设生态河塘。深化大气污染治理,继续推行煤改气、煤改电,对完成煤改气的陶瓷企业进一步优化煤改气燃烧技术。强化土壤风险防控,实施土壤分类管理,落实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名录制度,加快开展土壤环境质量评估和监测。

促进“多规合一”,优化发展空间布局。创建过程中,丹棱县立足生态本底和经济社会发展条件,整合全县各部门分头编制的土地利用规划、城乡规划等空间规划,统筹编制丹棱县空间规划,实现了“多规合一”。

来源:眉山日报

编辑:陈珍利

审核:宿琴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sszl/38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