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棱站启动
是全面小康的攻坚决胜之年,神州大地上正在发生怎样的变化?
“行在乡村,游在路上”,是本次自驾的主题,随我一起走进四川“四好农村路”,于交通道路车辆之上,感受农村奔赴小康的故事。
第一站丹棱,伴着威风锣鼓和本地闻名的唢呐,我们正式启动。
当汽车驶入田野,只见漫山遍野都是果农们种植的柑橘,一个个套着白色的纸袋,沉甸甸地挂在枝头,诉说着丰收的喜悦。
而我们则被乡村道路良好的状况惊呆了,一般来说3.5米左右宽的村道,已被拓宽成6.5米的大路,不光做了水泥或沥青的硬化,更有红色骑行道,间隔几公里,还有可供休憩的观光台。
风物柑桔结缘,网红橙路抵万家
此地与柑橘的结缘,来源于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的优质气候,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开始发展水果产业,并逐步成为丹棱县的支柱。
随后更找准“不与两湖抢早、不与赣南争中”的市场定位,大力发展“不知火”、“大雅柑”等晚熟桔橙品种,一举成为四川首个国家级农产品地理标志示范样板,堪称“中国桔橙之乡”。
尤其这里的果冻橙-爱媛38号,果型饱满,极易剥皮,一口咬下去,壁囊软如薄纱、汁水爆浆而出,就像吃果冻一样爽快。甚至衍生出“揉一揉,插上吸管就能喝”的神奇吃法。这些特性,让爱媛果冻橙摇变“网红桔”,在朋友圈迅速走红。
这的柑橘不光品种丰富,味道丰腴,更别出心裁的开发出很多桔橙味的糕点,非常精致,让人一见食指大动。
好东东,要依赖良好的物流条件,才能登陆更广阔的市场舞台,为改善当地产业道路条件,丹棱在十余个柑橘产业和乡村旅游大村开展农村公路升级行动,生态旅游环线公路-奔康大道,将原有村道拓宽后串联成圈,并打通周边省道等主干道,才让这大山里的网红登陆家家户户的餐桌。
产业也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如今,全县共建成近十万亩的柑橘园,9个商品化处理中心,销售端亦从周边集散开拓为线下线上一体化,依托纵深的物联网实现了农产品广域变现,给丹棱人带来极大的幸福感和满足感。这里居民的年可支配收入也水涨船高,目前已达1.9万余元,全县每8人就拥有一辆小汽车。
文旅梅开二度,幸福古村更幸福
这里不光经济产业一枝独秀,文旅配套更是梅开二度,我们去最有代表性的幸福古村参观一下。
丹棱县顺龙乡幸福古村,古称“赵桥”,距县城12公里,它三面环山,方圆几平方公里仅有二三十户人家,是川南自驾之旅不可错过的重要景点之一。
曾先后获评全国特色村庄、全国绿色村庄、全国生态文化村、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村和四川省第三批传统村落、四川省级四好村、四川省乡村旅游精品村寨、四川省最美古村落等荣誉。
这里有千年银杏“夫妻”树、“龙抬头”、青蛙石、鹰嘴崖等景观;而且古迹众多,如始建于康熙年间的赵桥、始建于清光绪年间的盐铁古道;更有迎亲、牛儿灯、民间唢呐等民俗表演。
想当年,这里曾拍摄的经典电影《被爱情遗忘的角落》,是下乡知青们难以忘怀的青春记忆。
漫步在川南的山路上,不禁为这里的风貌动容,绿茵如毯,空气清新,让我有一种“竹杖芒鞋轻胜马,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洒脱,无怪东坡沉沦乡村生活,对于羁绊城市的旅人,这是放达天地的田园。
如今随着文旅产业的蓬勃发展,村内民宿、茶馆配套起来,变成一个融合“文化+”“创意+”“旅游+”的生态古村。
漫步其中,我们可以看到幸福古村在文化旅游上,非常用心,指示牌和路牌都做了卡通化的设计。而在集市上,更可以买到当地新鲜的蔬果特产。
最为微妙的感觉,莫过于生活条件变得现代舒适,但它仍保持着自然幽静,不扰俗尘的状态,是城市人偷闲乡野,畅享田园的悠然古村。
守望明天,移风易俗有新章
今天最后一站,我们来到张场镇万年村,跟随交通部的领导一起深入调研,倾听来自基层的声音。
——牢记初心,不忘使命,正是在党群的努力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乡镇产业发展”,才改变了这里的风貌。
而我发现在移风易俗方面,四川颇有创意,比如开设“道德超市”,村民们可以通过“孝老爱亲,勤劳致富,改善卫生,废品回收”等举措,积攒公德积分,在超市换购相应产品。
而且还想点明一点:这条四好乡村路的落成,不只是为贫困地区带来人气和财富,还将大幅提升贫困地区教育和医疗保障水平;而更多的城市文明和基本公共服务,也将随着交通的改善,向贫困地区纵深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