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线记者唐泽文
“双十一”期间,四川丹棱县的果园里凌晨5点就已熙熙攘攘。
11月9日,数百支水果采摘队踏着晨雾出发,目的地是山上的橘子园。对于当地水果电商从业者而言,“双十一”是最忙碌的季节。
这几天,丹棱、以及相邻的蒲江都是这样的现象。采摘队的队员,多数是近年返乡就业的农民工。丹棱是中国的橙桔之乡,当地水果农业依托互联网电商蓬勃发展。
而摘果工人,也正在成为当地的新兴职业,平均月薪过万。
头顶矿灯“抢摘”水果
双11期间能月入过万
宿正中是丹棱县黄山村的采摘队长,他带领的队伍人数超过50人,从年成立至今已存在8年,今年也是他们的第8个“双十一”。
作为一位农民,宿正中对“双十一”最深的印象,是每年都会出现的“抢摘”。
由于天猫等平台销售爆发性强,随时会出现水果需求井喷状态,抢摘任务就会落到他们头上,有时他们会在同一个果园待上数天,天黑了就头戴矿灯照明采摘。
宿正中介绍,在“双十一”期间,他们也大都采用规模化劳动提高效率,如每人单日采果量为一千斤,正常计算,15人即为一万五千斤,但实际上,15人的产量能达到三万斤。
在丹棱、蒲江一带,这样的专职采摘队有数百支。队员工资按天结算,每天两三百。双11期间,一对夫妻可月入超两万,全年摘果季节可收入八万。“如果加上自家果树副业,当地农民年入15-20万。”宿正中说。
“如果没有电商平台的带动,这里不需要那么多果树,更不需要那么多采果队。”宿正中根据他8年采果经验总结说。
年前5个月,蒲江以猕猴桃、柑橘为主的农产品,实现9.62亿零售额。年天猫“双十一”,蒲江县的水果在线上卖出近4亿。今年天猫双11期间,丹棱、蒲江的橙子依然稳稳占据天猫桔橙类的畅销品。
据当地电商产业园工作人员介绍,年左右,园区就有数千家淘宝店出现。随后,蒲江成为淘宝水果电商第一县。
80%队员城里有房
但“我就喜欢当个农民”
水果电商产业的发展,吸引了大量外出务工者回家。
在此之前,蒲江、丹棱一带的外出务工者,不少都从事一项工作——为高压输电线修建铁塔。因为时常在高塔与电线上攀爬,他们也被称为“蜘蛛人”。
宿正中就曾是一名“蜘蛛人”。年,宿正中选择爬下高塔回到家乡,成为一名农产品上行环节背后的采摘工。据其介绍,他的采摘队里,很多青壮劳动力都曾是“蜘蛛人”,最近几年陆续返乡。
曾经冷清的丹棱农村也开始热闹起来。宿正中儿子结婚时,在乡下办了48桌酒席,许多采摘队员翻山越岭来祝贺。
谈起将近十年的采果队,宿正中说:“就像一家人。”他虽是队长,工钱却跟大家一样,采果队里也主张男女平等,老少同酬。
年轻人越来越多,是最近两年明显的变化。
90后女队员王怡,是川黔山区的苗族姑娘。两个孩子出生后,她回农村带孩子读书,今年参加采果队。白天她为“双十一”采果,晚上回家逛淘宝加购物车,孩子的衣服、鞋、背包,也买些化妆品给自己。下一步,她还想上网当主播带货。
宿正中介绍,80%队员家里都在城里有房,但他们平时更喜欢住在农村。“我就喜欢当个农民。”他笑着说。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