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里的田保姆让农民轻轻松松把钱赚新

新华社成都4月6日电(记者袁波)旋耕机耕地、机器播种、无人机植保……四川省在春耕备耕的关键期,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当起了“田保姆”,助力春耕,让农民轻轻松松把钱赚。面朝黄土背朝天种田几十年,中江县永太镇多宝村48岁村民王其英今年把2.8亩田“托管”了。“以前担心老了种不了田,没想到合作社解决了后顾之忧。机耕机种省力又省心,还可以在合作社打工,一天能挣多元。”他高兴地说。“合作社托管了亩水稻,农民每年为每亩田付元托管费,田里的活我们全包。目前农业机械已全部到位,还储备了70余吨肥料,确保不误农时。”中江县永太镇金穗源粮食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常滔说,合作社购置了80台机械设备,实行耕、种、管、收全程机械化作业,形成产、供、销、休闲为一体的综合发展模式。“‘田保姆’实现了农田规模化、集约化、精细化管理与生产,解决了青壮年不愿种、老年人无力种等现实难题,青壮年还可以外出务工增收。”中江县农业农村局总农艺师陈正龙表示,机种机收更精细,粮食品质更好把控。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突出抓好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两类经营主体,鼓励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四川各地逐渐摸索出适合当地生产特色的农资供应、病虫害防治、农机作业等单环节、多环节、全环节的“保姆式”服务模式。为做好疫情防控和春耕生产,四川不少地区推行了“无接触”服务,搜集农资销售信息,引导农户手机下单,统一配送,减少接触,保障农资供应。在眉山市丹棱县仁美镇雄义村,黎可学种了亩田,通过当地农机合作社建立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sszl/74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