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映妮王依纳
眉山日报全媒体记者古良驹
“今年我家爱媛结得好,能卖10多万元呢!”“前段时间天气好,游客多,农家乐都忙不过来了!”日前,在丹棱县顺龙乡幸福村村民大会现场,村民们围坐在一起,你一言我一语,说的都是各家的“幸福”。
这般“热闹”的场景,放在过去是很难想象的。幸福村坐落在山坳里,每逢雨季,沿山公路经常被落石砸断。20世纪80年代初,由于拍摄电影《被爱情遗忘的角落》,这里也被称为“遗忘的角落”。村里没有什么产业,只有破旧老屋与方寸梯田,去城市务工的年轻人越来越多,村里的人气也日渐黯淡。谁也没有想到,近年来这里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成为了人人艳羡、名副其实的“幸福”村。
年起至今,丹棱县纪委监委结对帮扶幸福村,连续选派纪检监察干部下沉一线,会同乡纪委和村组干部,深入田间地头,走村入户,出智出力,助力乡村发展和脱贫攻坚。
如今,纪检监察干部的身影成为幸福古村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小谭,你又来咯!”坐在山村集市的朱仕光老人,远远看到乡纪委书记谭旭就打起了招呼。
年8月,丹棱县纪委监委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开展“问情联心”大走访活动,挨家挨户收集问题,解决问题。走访中发现朱仕光老人经济收入尚不稳固,年事已高又得了眼疾,生活十分不便。谭旭通过多方沟通协调,帮助老人顺利做了手术。类似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近年来,县、乡纪检监察干部帮助幸福古村困难群众解决出行难、就医难、就业难等“急难愁盼”问题余个,让全村85户贫困户提前脱了贫,过上了幸福的日子。
越来越多的纪检监察干部和村民成了“亲戚朋友”,他们为村里争取项目,为群众解决诉求,帮助消解遗留问题,使干部与村民更加亲近,村民对干部更加信任。群众的问题解决好了,发展干劲更足了,群众基础更加坚实牢固。
为进一步巩固脱贫攻坚工作成果,助力乡村振兴,幸福村依托原乡风貌,着力推动农旅融合发展,但发展旅游产业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年5月,赵大哥家的搬迁工作已经僵持两个多月无果。时任乡纪委书记刘炅了解到情况后,多次上门走访,赵大哥才终于敞开心扉道出了自己的顾虑:“我担心搬离之后,以后生产和发展莫得保障”。
通过刘炅多方协调,困扰赵大哥多年的宅基地选址和生产便道修建等问题最终得到妥善解决。最终,全村拆迁工作顺利完成,赵大哥也成为了幸福村发展道路上的一名支持者。
随着S线丹棱城区至幸福古村段的建成,原来两地间50分钟的车程缩短到了15分钟,幸福古村和城区联系变得更加紧密了。路宽了,车多了,村里的脆红李、爱媛等水果销售途径更畅通,农业发展走上了快车道。每逢节假日,幸福客栈前的停车坝里停满了外地车辆,乡村旅游也按下了“快进键”。
目前,幸福村通过放大“质朴原乡”特色,建立“党建引领、公司带动、合作社引导、原住民参与”的“四位一体”共建共享机制,使得幸福村的村民们当上了公司和合作社的“股东”。
外出务工的龚永建在看到家乡的发展变化后,看准时机回到村里兴办农家乐也当起了“小老板”。如今,在古色古香的小院里,龚永建泡着一壶自家栽种的青茶,翻阅着借阅来的书刊,怡然自得。
作为古村改变的见证者,他告诉记者:“我家农家乐在旺季的时候,一个月挣了十多万嘞,果园里的脆红李一年还要卖七八万。”
沿着龚永建的小院向上,就能看到“幸福里书屋”。这里除了古村文创和日常书籍外,由县纪委监委开设的“廉洁书架”分外醒目。闲暇之余,无论是原住民还是新村民,都会来这里看两眼,借借书、读读报、唠唠家常,廉洁好家风如丝丝细雨,不经意间走入村民心中。
扫一扫书架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