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保险保险制度如何改革优化,是代表、委员 3月5日,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加强社会保障。稳步实施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适当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和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标准,确保按时足额发放。继续规范发展第三支柱养老保险。加快推进工伤和失业保险省级统筹。
代表、委员表示,养老金不断上调,是国家让全体人民共享经济发展成果的具体表现。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彰显了深厚的民生情怀。伴随着人口老龄化不断加剧,发展第三支柱养老保险,是让民众不同养老需求得到满足的有效手段。
健全养老保险体系为实现共同富裕提供保障
“参保人数连年增加,养老金已经实现‘17连涨’,人民的幸福感不断增强,拿到手里的养老金、留在心里的安全感就是最好的证明。”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眉山市丹棱县齐乐镇龙鹄村党委书记罗朝运说。
作为一名来自农村基层的全国人大代表,罗朝运发现,随着大量青壮年农民工外出务工,农村的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在乡村振兴中如何提高农村未来的养老保障水平,值得深入思考。过去一年里,他走访调研调研了多个地区,发现近年来农村居民普遍选择按照较低档参保缴费。“我在调研中发现,农村居民按照每年元档次缴费的,超过总人数的92%;按每年-元档次缴费的人数约在5%左右。”罗朝运说。
在充分调查后,罗朝运呼吁实施农村居民参保提升行动,提高农村居民的参保补贴标准,建立健全更加灵活的参保机制,让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更有制度吸引力,参保者更有获得感。
和罗朝运一样,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珠海许继电气许继电气有限公司工会主席廖贵平也给记者算了一笔“养老账”,这次的主角是企业职工。
“全国各地企业退休人员基础养老金差距较大,养老金待遇参差不齐。”廖贵平介绍,他了解到,一名评上高级工程师职称的广东沿海地区企业退休人员在职时工资约为1.5万元每月,社保社保缴费时间超过17年,但年退休时拿到的养老金只有元。
“这与部分地方调整退休人员养老金的方法息息相关。”廖贵平表示,在调整养老金时,一些地方会拿出养老金增量的一部分进行挂钩调整,此项调整与个人缴费年限及缴纳社保费情况相关。实践表明,养老保险待遇调整方式仍有待完善。廖贵平希望,企业退休人员的养老金每年可以多涨一些,为实现共同富裕提供保障。
优化企业年金推动养老保障协调发展
全国政协委员、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家对外开放研究院研究员孙洁表示,从我国当前的三支柱养老保险结构来看,企业年金占比偏低,结构存在失衡。参加企业年金的企业仍以大中型国有企业为主,而许多中小企业还没有建立企业年金计划。
“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后,应考虑适当降低基本养老保险缴费比例,以减轻企业负担,为健全企业年金提供支持。建议试点推行企业年金强制加入政策,即所有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的企业均应建立企业年金。”孙洁表示。
对于如何优化制度设计,推动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协调发展,孙洁提出了三点建议。一是根据经济发展和企业负担情况,适当降低基本养老保险缴费比例,将降低的基本养老保险缴费部分转移至企业年金,这样既不增加企业的总体负担,又能够提高企业年金的缴费比例,解决其缴费来源问题,为推行企业年金强制加入创造可行的条件。二是参考职业年金的政策设计和配套制度安排,优化企业年金相关政策和配套制度,防范未来两者之间差距和不均衡的风险。三是商业团体养老保险可以享受企业年金同等的税收优惠政策,促进企业养老保险整体协调发展。
做强第三支柱养老保险提高制度吸引力扩大政策受益面
随着老龄化程度的加深,完善三支柱养老保障体系显得更为迫切。自去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规范发展第三支柱养老保险后,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再度提出要继续规范发展第三支柱养老保险。
年,个人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开始试点。《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也提出,规范发展养老保险第三支柱,推动个人养老金发展。此外,养老理财理财产品试点范围不断扩大到“十地十机构”,养老金储蓄在稳步推进。在我国,第三支柱养老保险正在茁壮成长。
全国政协委员、交银施罗德基金交银施罗德基金总经理谢卫提交了《关于增强公募基金基金服务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制度能力建设的建议》。他建议,在个人养老金制度起步阶段,应鼓励基金公司基金公司持续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养老金融产品,让老百姓老百姓愿意投、放心投、长期投,逐步提升老百姓对行业养老产品体系的接受度。
孙洁则针对此前个人商业保险的主流产品--个人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提出了建议。据了解,在个人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试点中,月收入波动导致税延抵扣额度波动,增加了额度计算难度,容易出现政策享受不充分或重复纳税的情况。
对此,孙洁建议,要着力推动更多群体享受税收优惠政策。为了吸引更多高收入群体参保,建议加大个人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的政策优惠力度,进一步降低政策复杂性,改变现有按月收入6%和元孰低的投保缴费税前扣除限额规定,适当提高延税额度,将个人投保商业养老保险支出作为专项扣除项目并简化操作流程,提高政策吸引力,扩大政策受益人群,充分发挥个人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试点的作用。
(文章来源:中国劳动保障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