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线记者樊邦平
11月22日,一个好消息从丹棱县交通运输局传出:总投资达7.52亿元,也是是“十四五”期间丹棱县最大的交通投资项目——国道线丹棱县城区段改造项目已完成立项批复和设计,在今年底前将正式开工建设。
图为丹棱县美丽的农村公路
一个财力并不雄厚的小县为何要不惜重金改造一条过境国道?丹棱县交通运输局局长顾建峰给出答案,重金改路的背后,是一场城乡共同富裕建设的生动实践,因为随着项目的建设,丹棱县将改变因国道过境县城而导致的城区分割和交通混乱局面,全县更能借此机会将城市空间拓展10平方公里,进而推动县城的提档升级,为城乡共同富裕建设打下坚实基础。
丹棱县是以农业为主的县,全县的财政自给率不到30%,在“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丹棱为何要启动城乡共同富裕建设,为实现这一目标,丹棱又将从哪些方面展开突破,丹棱的探索又将带来哪些经验和启发?11月下旬,记者带着以上疑问,深入丹棱,展开了采访。
图为丹棱县城一角
做大蛋糕:走好财政和市场两条路
已退居二线的郑立新做梦也没想到,在自己57岁这年还要带队外出驻点招商。
郑立新此前是丹棱县工商联主席,因工作需要,曾广泛联系着工商界人士,后因年龄原因,转岗至了丹棱县人大常委会任三级调研员。
转岗后的郑立新本以为可不用再东奔西跑,但今年11月以来,他却被“点了将”,要带领一支招商小分队挺进珠三角,重点招引机械、新能源等头部企业,且还要在两个月内捕捉15条有效投资信息,邀请5家以上的企业赴丹棱考察,最终要促成签约一个产业投资项目。
启用招商“老将”,首次派出驻粤招商小分队,这是今年11月以来,丹棱县工业崛起行动的重要内容之一,这超乎寻常的举动背后,是丹棱做强制造业产业,依靠市场做大全县蛋糕,为共同富裕打下坚实基础的重要举措。
位于成都平原西南端的丹棱是传统的农业名县,全县户籍总人口为16.24万人,其中乡村人口9.36万人,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仅为72.57亿元,占眉山全市的5%,全县财政自给率不到30%,属于经济小县,财力弱县。
图为美丽的丹棱乡村一角
但另一方面,作为农业名县,得益于柑橘等产业的支撑,丹棱的城乡收入差距比例却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农民年人均纯收入达到了2.1万余元,属于全省高收入组县(区),人均GDP也排名全省第70位,全县呈现出城乡差距小,发展较为均衡的特点。
丹棱的农民正在采摘柑橘
为了推动全县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并切实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到更多的群众,在10月13日召开的中国共产党丹棱县第十五次代表大会提出,丹棱县将全力探索建设“城乡融合·共同富裕”先行示范区,力争到年,基本实现城乡居民收入比缩小到1.5:1以内,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稳定在30%—33%区间范围,并希望在中国的西部地区,探索出一条县域共同富裕之路。
“但创建共同富裕示范区,不能仅仅依靠上级转移支付,必须壮大地方经济,增加地方财政收入,做大可以分配的蛋糕。”丹棱县委办副主任雷增宾告诉记者,超寻常地启动驻粤招商工作,便是丹棱县做大共同富裕蛋糕的第一步。
“作为财力弱县,我们要实现共同富裕目标,就必须走好市场之路,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提高工业的税收贡献率。”丹棱县经济和信息化局相关负责人诉记者,下一步,丹棱县将着重提高工业税收贡献率,并锚定机械制造、新型建材、农产品及食品饮料加工主导产业,走出一条工业化带动高质量发展道路,力争年规上工业总产值达90亿元,对GDP贡献率超30%。
“当然,在走好市场路的同时,我们也会走好财政路,为了我们还将积极向上争取更多的财政支持,并用好财政资金的杠杆效应,撬动更多的社会资本参与全县的共同富裕建设。”丹棱县财政局局长易玉琴告诉记者。
图为丹棱县的工业集中区
分好蛋糕:用好公平和效率两把刀
“未来五年,我们一是要把全村70名相对困难群众作为重点关照对象,在政策支持,产业发展方面多为他们着想,二是把乡村旅游搞起来,争取让全村村民的年人均纯收入突破4.5万元大关。”11月19日,丹棱县首个亿元村——齐乐镇梅湾村,一场特别的党员代表大会在村两委会办公室召开,会上村党委书记雷行建开门见山,宣布了全村的一项重点工程——推动全村实现共同富裕。
梅湾村是丹棱有名的柑橘村,全村有户籍人口人,人均耕地面积一亩多,依靠柑橘等水果种植,该村的年产值突破了1.5亿元,虽然村民年人均纯收入突破了3.5万元,但村上仍有70余名相对困难群众。
“相对困难的群众大多是因为身体原因而缺乏劳动能力,所以我们要做的就是用好公平和效率两把刀,来分配好全村的蛋糕。”雷行建介绍,目前,村上正计划将全村的相对困难群众纳入水果种植专合社,让大家先免费入社,以便享受专合社的一条龙种植服务,以后赚到钱了再补齐入社费用,未来,该村还将探索通过奖补形式,支持村民购买大病医疗保险,保障村民住院无忧。
梅湾村的“分蛋糕”探索不是个案,自确定了建设“城乡融合·共同富裕”先行示范区目标之后,丹棱便拉开了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分配制度探索。
“在县级层面,推动城乡均衡发展的有效手段就是用好效率和公平这两把刀,做好公共资源的蛋糕分配,切实把教育、卫生等公共服务和民生工程短板补齐。”丹棱县政府办副主任刘正义介绍,为保证能合理公平地分好蛋糕,丹棱县已敲定了“乡村富美”“城市提能”“绿色发展”和“民生幸福”四大工程,要把财政资金的大头用于补齐城乡公共服务方面的短板,且还要把政府新增财力的八成以上用于民生改善。
“首先我们要补齐交通短板。”丹棱县交通运输局局长顾建峰告诉记者,近年来随着农民收入的增加和机动车保有量的增加,曾经的乡村公路常常出现堵车情况,未来五年,丹棱县将启动乡村公路改造提升行动,首要的就是把从镇到村两委的公路拓宽一倍。
不仅是通村公路,丹棱县委主要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当地正在全力实施亲民化标准服务、农村公交化、“四好农村路”、安全饮水、天然气贯通“五个全域”工程,未来五年,全县将力争构建起一个覆盖城乡,布局合理,质量有保证的教育和医疗等公共服务体系,让共同富裕的蛋糕普惠到每一位城乡居民。
图为游客正在丹棱幸福古村景区游玩(唐洪盛)
(图片除署名外均来自丹棱县委宣传部)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