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钟振振教授答疑信箱40

钟振振博士年生,南京人。现任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古文献整理研究所所长。兼任国家留学基金委“外国学者中华文化研究奖学金”指导教授,中国韵文学会会长,全球汉诗总会副会长,中华诗词学会顾问,中央电视台“诗词大会”总顾问、《小楼听雨》诗词平台顾问、国家图书馆文津讲坛特聘教授等。曾应邀在美国耶鲁、斯坦福等海外三十多所名校讲学。

钟振振教授答疑信箱(40)

1、宋·李壁词之“小雨不妨酥润,江头一并霜晴”

诗友素琴问:钟老师好!请教一下,宋人李壁《朝中措·人日蟆颐席间和韵》词曰:“东风歌吹发重闉。飞旆入山新。小雨不妨酥润,江头一并霜晴。〇年年心似,输他钗燕,蟠带迎春。怎得樽前避酒,史君精鉴如神。”既然是“小雨酥润”,何来的“江头霜晴”呢?

钟振振答:此词作者李壁,《宋史》卷三九八本传曰:“李璧字季章,眉之丹棱人。”清·纪昀等《四库全书总目》卷一五三《集部》六《别集类》六《王荆公诗注》提要曰:“考《宋史》及诸刊本,‘壁’或从‘玉’作‘璧’。然壁为李焘第三子,其兄曰垕,曰塾,其弟曰,名皆从‘土’,则作‘璧’误也。”“眉”即眉州,今四川眉山市。“丹棱”,即今眉山市之丹棱县。

这首词,题目中的“人日”,即农历的正月七日。

“蟆颐”,宋·乐史《太平寰宇记》卷七四《眉州》载:“蟆颐山在州东七里,形如虾蟆颐(按,下巴颏)。”

词中的“江头”,指蟆颐山下的岷江。

“一并”,这里是说同时并存。

词人一行此日游蟆颐山,并在山上饮宴。山下岷江边是晴天,但山上却下着小雨。“十里不同云,五里不同雨”(元·戴表元《剡源文集》卷二七《观村中祷雨》诗三首其一),加之山林里的天气变化无常,这种情况的出现并不奇怪。

附及,“小雨不妨酥润”,语本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诗二首其一:“天街小雨润如酥。”

2、宋·蒋捷词之“梨边风紧雪难晴。千点照溪明”

诗友守望杏坛问:宋·蒋捷《少年游》词曰:“梨边风紧雪难晴。千点照溪明。吹絮窗低,唾茸窗小,人隔翠阴行。〇而今白鸟横飞处,烟树渺乡城。两袖春寒,一襟春恨,斜日淡无情。”求教钟先生,此词上片前两句该如何理解?打扰您老了!

钟振振答:要读懂这两句,首先必须弄明白它写的是什么季节。

上片第三句曰“吹絮窗低”,这“絮”是柳絮,柳絮飘飞是暮春三月的特征性景象。第五句有“翠阴”,暮春三月时,绿树也已成阴。明白了这一点,我们便可以确定,首句“梨边风紧雪难晴”的那个“雪”字,就不可能是写实,而是比喻。因为蒋捷是南宋人,其主要的生活范围在今江浙一带。江浙一带,通常是冬季及春初下雪,暮春三月时天气已经暖和,不下雪的。

既然“雪”不可能是写实,那么,写实的便是“梨”了。清·汪灏等《广群芳谱》卷二七《花谱·梨花》引明·王象晋《群芳谱》曰:“梨树……二月间开白花,如雪六出。”

古诗词中,将梨花比作“雪”的例证比比皆是。

如唐诗,李白《宫中行乐词》八首其二曰:“柳色黄金嫩,梨花白雪香。”

韩愈《闻梨花发赠刘师命》曰:“闻道郭西千树雪,欲将君去醉如何。”

令狐楚《宫中乐》五首其三曰:“柳色烟相似,梨花雪不如。”

温庭筠《太子西池》二首其一曰:“梨花雪压枝,莺啭柳如丝。”

宋诗,韩琦《会压沙寺观梨花》曰:“孤园不治黄金界,醉笔徒夸白雪香。”

苏轼《东栏梨花》曰:“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谢逸《梨花》二首其一曰:“旧日郊西千树雪,今随蝴蝶作团飞。”

陆游《梨花》三首其二曰:“常思南郑清明路,醉袖迎风雪一杈。”

宋词,魏夫人《减字木兰花》曰:“西楼明月,掩映梨花千树雪。”

贺铸《踏莎行·晕眉山》曰:“梨花庭院雪玲珑,微吟独倚秋千架。”

周邦彦《浪涛沙》(昼阴重):“恨春去、不与人期,弄夜色,空余满地梨花雪。”

史达祖《玉楼春·赋梨花》:“香迷蝴蝶飞时路,雪在秋千来往处。”皆可参看。

要之,蒋词所谓“梨边风紧雪难晴,千点照溪明”,是说梨树边风刮得紧,梨花如雪,一直飘个不停,若雪天难以放晴。千点万点梨花,映照在溪水里,使溪水显得更加亮白。

作者/钟振振编辑/冯晓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ysty/711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