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丹棱入画来
五年栉风沐雨,五年砥砺前行。“十三五”以来,四川省眉山市丹棱县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统筹抓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等各项重点工作,经济建设稳中有进,重大项目快速推进,社会事业全面趋优,社会大局和谐稳定,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令人鼓舞的崭新成就。站在历史的交汇点上,回眸“十三五”,眉山丹棱16.8万群众用5年时间、5年智慧、5年汗水,共同书写的这份时代答卷令人振奋。面对新时代、新使命、新目标,眉山丹棱将继续以奋斗者的姿态砥砺前行,埋头苦干、实干,努力谱写新时代丹棱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一座城的蝶变,品质之城内外兼修
“丹棱是一座有着灿烂文化的历史名城,如今,它正日益成为一座充满活力和希望的城市。”从山东济宁来丹工作定居的陈春光对丹棱城市发展连连称赞。
陈春光来眉山丹棱上班已有4年多时间。刚来眉山丹棱时,城区内休闲广场和公园相对较少,商业住宅屈指可数。短短几年时间内,丹棱城市经济日趋发达,城市品质不断提升,城市布局不断优化,城市发展日新月异,各种商业、服务业不断发展,业态更丰富、功能更齐全。“我对丹棱一见倾心,喜欢住在这里的感觉。”陈春光说,眉山丹棱人文气息浓厚,是一个来了就不想走的城市。
“十三五”期间,眉山市丹棱县以绿色发展为引领,高标准规划城市建设,坚持以生态为底、文化为魂、产业为基、人民为本的城市建设理念,内外兼修,打造文城一体、景城融合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品质生活宜居城,让丹棱群众共享高品质幸福生活。
经过接续奋斗,眉山市丹棱县荣获了多项荣誉。被国务院通报表扬为年度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效明显的激励县,全省唯一;成功创建全国绿化模范县、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国家森林城市;被命名为国家卫生县城,成为我市首个获此殊荣的县;成功入选第五届四川省文明城市。
城市建设事关经济发展,事关民计民生。接下来,眉山市丹棱县将围绕“五大协同,六区迸发”发展方针,推进“北上、西优、中强、东融、南联”协同发展,打造生态功能涵养区、高端旅游核心区、绿色产业集聚区、国家级乡村振兴示范区、川果产业集群核心区,坚定“大雅幸福新家园”方向,全力将眉山丹棱建设成眉山西部“颜值高”“文化味浓”“归属感强”的品质之城。
一个村的跨越,特色产业强村富民
1月28日一大早,眉山市丹棱县顺龙乡青云村党支部书记郑守鑫便带着村“两委”班子2名干部,沿着村内的盘山公路,挨家挨户走访,在宣传疫情防控、节前注意事项的同时,积极倾听并收集群众意见,为该村制定下一步发展规划提供指引。眉山市丹棱县青云村是丹棱县境内典型的高山村,如何靠山吃山,带富当地群众?在郑守鑫看来,眉山市丹棱县青云村要想实现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关键。村内发展成熟的茶叶产业
年前后,眉山市丹棱县青云村紧扣“农”字出实招,根据高山地域优势,大力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发展以脆红李为主的高山特色产业。截至目前,眉山市丹棱县青云村90%以上的村民都种上了脆红李,发展脆红李种植面积亩,其中套种桔橙余亩,还拥有茶叶多亩、猕猴桃多亩,去年,该村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了1.6万元。过去的5年时间,是眉山市丹棱县青云村产业结构调整最关键的5年,也是发展最迅速的5年。产业发展起来了,眉山市丹棱县青云村瞄准新趋势,引导有条件、有想法的村民建立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并鼓励种果大户成片集中规模发展脆红李。坚持走“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路子,把养鸡场、养羊专业合作社的优质有机肥用来种水果,用有机肥代替化肥。同时,该村还建成了麻柳坡、砍田坝等三个柑桔绿色示范基地。基础设施建设同样出彩。“现在村民出行都开小车,方便多了。”据郑守鑫介绍,目前,眉山市丹棱县青云村水泥硬化路到组入户,村内海拔米的月南山上都修建了产业大道。治安状况良好,小微天网早已实现了覆盖。该村还安装了25盏太阳能路灯,极大地方便了来往的村民。经过几年时间的发展,青云村变得更宜居了,乡风也更文明了。下一步,眉山市丹棱县青云村将以月南山为载体,把青云村打造成集旅游、休闲、度假、观光于一体的乡村旅游新景点,让青云村成为丹棱农旅融合的新地标。一个人的收获,返乡创业改变乡村
“在立春之前施肥,可以大大地增加肥料的利用率,也更利于藤椒树的营养供给。”1月29日,眉山市丹棱县仁美镇五龙村藤椒种植户张平和10余名本地务工村民一起,来到自家的藤椒种植园,提前开展春耕施肥工作。对于33岁的张平而言,过去4年是他人生中最重要的转折期。张平正在藤椒园内提前施肥
年年底,在外打拼多年的张平决定回乡发展种植业。年1月,他在本村顺利流转了余亩荒山坡地,全部种上了藤椒。经过几年时间的努力,张平成为当地的藤椒种植能手。在张平的示范带动下,该村藤椒产业从最初几十亩发展到几百亩,再到如今的0余亩,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年全村藤椒产业产值达到了万元,真正成为富农产业。“受疫情影响,去年销售价格有所下降,但好在属于丰产年,总体来说不错。”张平说,目前,本村已有余户村民种植藤椒。种植藤椒,让大量的荒山坡地得到了利用,解决了村里的剩余劳动力,还能让贫困群众在家门口打工挣钱,增收致富。比如,该村已脱贫户杨玉峨,在张平的带动下,年开始种植藤椒,去年她家收入超过了2万元,加上就近务工,一年挣1万多元钱,近4万元轻松揣入“腰包”,一家人生活幸福。为让藤椒产业发展更具规模化,年,张平成立了“椒园香”藤椒种植专业合作社,注册“小椒人”商标,还引进设备,在藤椒基地内进行藤椒初加工,让藤椒更好地走向市场。去年9月,他投资30余万元扩大厂房,并投资40余万元在藤椒园里安装了三条主线共1米长的轨道运输机。张平希望通过一系列的创新举措,真正将藤椒产业做大做强做优。眼下,他又注册成立了藤椒种植加工的家庭农场,在藤椒园里发展林下养殖。今后,张平还想在乡村旅游方面下功夫,借用现有的藤椒园基础,进一步延伸藤椒产业链,创新藤椒发展模式,把藤椒产业做成眉山丹棱农业产业的一张新名片。这余亩藤椒,不仅改变了原本贫穷的乡村,更改变了他的人生。大雅丹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