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生态环境,是对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态环境需要的积极回应;好的生态环境,才能提高百姓生活的幸福感和获得感。这几年,在眉山,旧貌换新颜的案例持续“上新”。
个绿色公园全域覆盖人居环境
这几年,在宜宾工作的眉山人周小兵有了一个新习惯,他每周都回眉山,只要一回家,就会到湿地公园跑步,平均一周跑三次,一次五公里,这放在以前可不容易。“自从这个湿地公园形成规模过后,我就喜欢到这个公园来跑步,空气非常清新。”
数据显示,截至年底,眉山公园数量突破个,城乡绿化面积不断扩大,形成了“城在林中、树在城中、人在绿中”的人居新环境,这才有了大家在公园里“跑步自由”的底气。
从昔日臭水沟,到现在的后花园,随处可见的广场、公园也让大家的幸福感再度提升。眉山市民聂庆红告诉记者,自己最直观的感受有两点,“一个就是垃圾分类以前不少人会直接丢在路边上,现在都是按照垃圾分类的方法;第二就是空气质量,这两年手机天气预报上面显示空气质量大多数都是良好或者优。”
每月一块钱!农村垃圾处理新模式
良好的生态环境,让大家的生活倍感幸福。与此同时,眉山的乡村环境也焕发着新生机。年以来,丹棱探索推出了以“因地制宜、分类收集、村民自治、市场运作”为主要内容的“户分类、村收集、县转运处理”的农村生活垃圾处理丹棱模式。
何为“丹棱模式”?丹棱县齐乐镇梅湾村的村民帅淑桃告诉记者,这个模式就是村里每人每月交一元钱,将生活垃圾承包给一个村民,由他进行“村收集”,最后环卫公司转运,其余的运营成本全由政府承担。一块钱就能包干,这让村民们很满意,“我们垃圾处理的很好,环境也很好,卫生打整的很可以,我们过起也很舒服!”
作为全国首个农村生态文明家园建设试点县、全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激励县,丹棱全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成效十分明显,农村生活生活垃圾治理效果显著,这也实实在在地提升了村民们的幸福感和满足感!目前,丹棱县共有座污水处理设施,受益农户达到3.4万余户,人口10万余人。
水清岸绿鱼翔浅底:“眉山清”已成标配
良好生态环境就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近年来,眉山秉承让森林走进城市,让城市拥抱森林的“创森理念”,并坚持“生态优先、民生优先”,以生态文明建设为重,让每位眉山市民都在蓝天白云下幸福生活。
通过生态问题生态治,眉山国省考核断面水质达标率由12.5%提升至87.5%,改善幅度全省第二;通过大幅改善全市水环境质量,实现了“一下降”“两消除”“三提升”治理成效;目前,眉山水生态底色得到厚植,水清岸绿、鱼翔浅底的“眉山清”已成为标配,东坡岛城市“会客厅”碧波荡漾,群众幸福感、获得感明显提升,社会各界满意度显著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