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而言,水稻一般种植在稻田里,而在丹棱的乡村却有部分村民开始尝试着在水面上种植浮稻。9月3日,在丹棱县张场镇文武村2组,村民罗成泽的“水上稻田”迎来丰收,他和家人一道正忙着收割浮稻。
01:01现场,记者见到一块20余亩的鱼塘塘上,漂浮着一块块“稻田”,金黄的稻穗“压弯了腰”。罗成泽撑着小船将一块块“稻田”向池塘边靠拢,一旁的家人忙着用镰刀收割稻谷。
▲罗成泽正在鱼塘里进行浮稻收割。
据罗成泽介绍,今年他是首次试种浮稻,种植面积2亩多,共有个浮板,一个浮板栽90窝,相当于净作0.01亩,浮板可以在鱼塘里游来游去。
“这种技术称为鱼塘浮板种植技术,即将水稻种植在专用浮板上面。”罗成泽告诉记者,种植浮稻的好处在于,不用施肥、不打农药、不用除草,种出来的稻谷完全就是绿色食品。同时,水面种稻,水下养鱼,鱼儿的粪便就成了水稻的肥料,这样能分解水体的富营养物质。
▲航拍浮稻收割。
“这也是丹棱有史以来第一次种植浮稻,目前处于试点推广期。”据该县农业农村局农田股工作人员王树军介绍,浮稻是一种新型立体式水稻种植模式,通过将水稻种植在特制的浮床上,既能实现生态治水,又能产出生态稻谷。现场他们还对已收割的稻谷测算,经测算,每亩浮稻产量可达余公斤,不仅有效利用水面,还能增加农民收入,一亩多增加大概元收入。因米质较好,浮稻价格比普通大米售价要高一倍之多。
▲金黄色的浮稻。
“活了几十年,我的祖祖辈辈都没有看到过这样先进的东西。”该村村民罗继安说,鱼塘不仅能增加水稻播种面积和粮食产量,还成为一道靓丽的乡村风景线。
据悉,除了文武村罗成泽家的浮稻种植外,今年丹棱县还种植浮稻40亩,分别在仁美镇光明村1组和张场镇文武村2组的鱼塘养殖水面上。今年仅是试点,下一步,将根据试种情况,在全县铺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