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7日,四川省广播电视局、地震预警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四川省广播电视科研所、宜宾市防震减灾局、眉山市丹棱县住建局、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成都共同进步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等单位联合宣布,宜宾长宁、眉山市丹棱县等地共有5个“村村响”实施了改造,接入了地震预警功能,当地村民能通过“村村响”接收预警,成为中国首批接入了地震预警功能的“村村响”。这是继今年6月大陆地震预警网成功预警宜宾长宁6级地震,取得重大社会效益后,在四川省广电局支持下,各地防震减灾部门、相关技术研发机构推动打通地震预警“最后一公里”的重要新举措。
“村村响”地震预警,能在村民即将被大地震波及前,利用电波比地震波快的原理,“村村响”自动发出预警,提醒民众避险、逃生、安定人心,安全、有效避险。地震预警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四川省广播电视科研所、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等单位研发了“村村响”接入地震预警的技术,并与“村村响”设备提供商进行技术对接,协同创新,在中国首次实现了地震预警网接入“村村响”,并与大陆地震预警网对接,开启了“村村响”地震预警服务。
在政府领导下,多方协力“村村响”接入地震预警功能
四川省广播电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广电部门一贯重视服务应急,服务灾害预警,而且“以人民的地震安全为中心”,先行先试,在相关市县政府的依法授权下,年绵阳市北川县、攀枝花米易县开展了广播地震预警试点;年5月,汶川地震十周年之际,德阳市、宜宾市在全国首批开通电视地震预警。这些广播、电视地震预警服务已在芦山7.0级地震、九寨沟7.0级地震、长宁6.0级等53次破坏性地震中取得了重要的社会效益和减灾效益。
为了充分发挥“村村响”覆盖面广、能够很好服务灾害预警的特点,省广电局积极支持“村村响”接入地震预警功能。此次“村村响”接入地震预警功能将进一步提升广电行业服务灾害预警能力,通过示范,将推进未来建设的应急广播、“村村响”具有地震预警功能。
四川省广播电视科研所技术总监肖斌表示一直高度重视应急广播、“村村响”服务灾害预警潜力,作为地震预警四川省重点实验室的成员单位,研发了应急广播、“村村响”接入地震预警的技术,并推动了本项目,将参考地震预警接入“村村响”是示范项目,促进完善应急广播、“村村响”接入地震预警的标准体系,保障未来建设的应急广播、“村村响”具备地震预警功能。
宜宾市防震减灾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宜宾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地震预警工作,已自年逐步规模化应用地震预警,并在珙县5.3级地震、长宁6级地震中取得了良好的减灾效益和社会效益,未来将在省市广电部门的支持下,进一步扩大对“村村响”的改造,让更广大的农村地区及时享受到灾害预警服务,减少伤亡和次生灾害。
眉山市丹棱县住建局(县防震减灾服务中心)主任郭兴建表示,丹棱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地震预警工作,今年已安装2个场镇的地震预警“村村响”,为进一步保障乡镇场镇人员密集场所的地震安全,丹棱县将在7个乡镇政府安装地震预警接收服务器,与场镇应急广播系统、“村村响”对接,同时动员丹棱县新建楼盘自主安装应用地震预警服务,实现丹棱城区的地震预警全覆盖。
成都共同进步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雷平表示,很高兴参与中国首批“村村响”接入地震预警功能的项目,希望参与到更多应急广播、“村村响”接入地震预警的项目,作为社会力量服务我国应急能力。
国家特聘专家、地震预警四川省重点实验室主任、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所长(以下简称减灾所)王暾博士表示,“村村响”接入地震预警功能,是在各地各级政府的授权下、相关单位紧密合作的结果,是打通地震预警“最后一公里”的重要渠道。同时,减灾所将努力配合相关单位加强对民众的地震预警科普,更好、更有效、更安全应用地震预警。
(中国日报四川记者站)
来源:中国日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