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4日上午,丹棱县兴农家庭农场的烘干房里,黄灿灿的稻谷堆成了一座座小山,从稻田里收割的一车车稻谷送到这里,经过24小时连续烘干作业,由货车转运至附近的谷仓,实现颗粒归仓。
烘干机高速运转。黎可学供图
兴农家庭农场是丹棱首个从事稻田养鱼的家庭农场,生产的“小桥大雅香米”远近闻名。
“今年水稻种植面积多亩,目前已收亩,经过烘干并称重,已收获稻谷80万斤。”望着堆积成山的稻谷,现年48岁的丹棱县科学粮油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兴农家庭农场主黎可学乐开了花。
黎可学是仁美镇雄义村人,开办家庭农场前,他曾在深圳、上海、云南等地辗转打工,开过酒店、做过包工头,年返乡从事农业。他在年注册成立了兴农家庭农场,流转亩土地种水稻。后经过不断提升机械化水平、调整种养结构,稻田的综合效益不断提升,短短八年时间,稻田已达亩,覆盖仁美镇4个村(社区)。
黎可学告诉记者,目前水稻耕、种、收已实现了全程机械化,今年种植的第一批水稻共计亩,8月底陆续收割,租用的7台联合收割机同时下田,用时仅5天就全部收割完毕,加上转运、烘干、仓储,投入的工人仅17人。
机收水稻。黎可学供图
种自己的粮还不“过瘾”,黎可学还带动周边的农机手成立了助耕队,为周边农户提供土地旋耕、施农家肥服务,其中旋耕服务收费80元/亩,服务面积亩以上。同时,农场从单一的水稻生产,扩展到稻-油轮作、稻-鱼综合种养,实现农旅融合发展,并不断拓展社会化服务空间,种植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效益也在不断提升。
”今年年养殖稻鱼50亩,效益5万元,种植油菜亩,效益4.8万元,我们还在稻田边开起了小火车、筹备修建稻田餐厅,一次可以容纳人就餐。去年农场综合产值万元,今年将增至万元。”黎可学说。
农场第二批水稻共计亩,预计在9月23日以后收获,虽然目前水稻总体长势不错,黎可学却丝毫不敢掉以轻心,他随时